新疆以花兴农把“颜值”变“产值” “花经济”成为乡村经济“新引擎”
如果再考虑商业服务用地,仅2008年一年,国有企业就应交纳12065亿元地租。
政策的跟随和调整就不能自觉的适应房地产产业的快速发展了,必须从根本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布局,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度自我修复的功能设计。何况房地产被社会披上了经济怪物的外衣,成为消化人们仇富心理最好的替罪羊。
这是严重的非市场化经济行为。我们往往把房地产市场理解成具体的有形市场,却不太关注严重缺项的虚拟的无形市场。今天的房地产产业,仍踏在理论的沼泽地上。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自觉的经济意识快速丧失作用房地产的蓬勃发展已经把一个相对简单的建筑行业问题演化成了社会经济的综合性问题了。事实上我们常常谈及的房地产产业的概念也就是房地产开发部分,而不是严谨的具有学术意义的产业概念。
它必须在理论的指导和制度的约束才能健康发展。房地产是社会经济纵横交错的产物,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业,亦不具备一般行业的特性。自由贸易给国内带来两种影响,一是出口增加,国内物资短缺,二是进口品物价飙升,这两者就加剧了通货膨胀。
为了融资,不仅扩大了公共债务规模而且扩大了货币供给,甚至为货币无限增长创造了空间。理论上不敢公开支持通货膨胀,但总觉得通货膨胀有利于刺激投资,增加就业,甚至主张为实现经济增长就要以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代价。这应该是通货膨胀之源。通货膨胀加剧的另一个原因是货币供给的迅速增加。
(第207页)引起支出增加的并不是战后赔款,而是国内的社会政策,包括提高政府资助企业提高薪酬的支出增加,对失业人员的救济,住房建设补贴,食品价格补贴,以及给予商船队的补贴,而且补贴项目一旦启动,就很难再停下来(第211页)。而且,通货膨胀显然增加了就业,提高了工资,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工资。
但事实上,一部分来自政府的投资缺乏经济合理性,而对私人企业而言,通货膨胀加剧会造成企业放弃原有的投资计划(第248页)。这种收入分配平等使中产阶级的收入和财产减少。比如,1921年钢铁价格实际降低了16%,工资却上涨了81%(第225页)。当然,无论修约有什么后果,赔款总是少不了的,经济也会受到巨大冲击。
作者在这本书中研究的是一战后德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后果。为什么研究法西斯起源的书名叫《纸与铁》?作者在引言中指出,纸是维持德国最大港口(汉堡)经济运行的纸币,铁是运输货物、保卫贸易的钢铁舰船。1949年蒋介石政权的崩溃,上世纪九十年代南斯拉夫的瓦解,都源于这种通货膨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意志造船厂原计划投资1036亿马克,但是1922年,实际用于新工厂的投资只有1660万马克(参看第248页)。
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无异于饮鸩止渴。通常的通货膨胀很难达到这样的程度。
所以,可以说,一战后的通货膨胀使德国走上了通向法西斯之路。《纸与铁》是经济史的经典之作,其中的许多奥妙之处还要自己在阅读中去体会,书评仅仅是一种分享。
(第322页)总之,通货膨胀打乱了使社会稳定的文化价值观和法律,这就预示了社会动乱和政权更迭。资产阶级社会民法典的精髓是契约责任,是平等和诚信,但通货膨胀彻底颠覆了这些原则,债务人用贬了值的马克来偿还债务。这就是从历史上看,独裁国家的通货膨胀比民主国家的长且严重的原因所在。资产阶级社会结构以财产的所有权为基础,但通货膨胀却促使财富所有权被彻底打乱,债券和其他纸质资产变得一文不值。为了经济上的短期利益而不顾政策的长期结果。法西斯的出现当然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因素,但通货膨胀是最直接的。
原来认为,在通货膨胀下,企业会为了用真实价值来避险而增加投资。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都是这样。
梁小民简介: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兼任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但这个目的并没有实现,事实上利用货币贬值来要求修改赔偿计划本身就有问题。
所以,通货膨胀促进投资的论调不足为信(第251页)。一些经济学家对通货膨胀有点像对臭豆腐的心态。
希特勒的上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的政治经济,从而消除了导致从前那些问题的三个制约因素集团组织的权力,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软弱无力,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带来的外部限制(第348页),使德国经济发展,物价稳定,这就为他发动二战创造了条件。那么,对德国国内经济呢?在1920年这个相对稳定时期,德国的确出现了生产增加,就是增加,但这种繁荣只是假象,因此通货膨胀有利于德国经济的说法并不成立(第247页)。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会直接投资,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给航运上的赔偿金(第171页)。而且,这些支出都有不可逆性,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即使经济繁荣了,还要用这些政策来锦上添花。
除此之外,资产阶级社会渴望"安静和秩序",而通货膨胀时期充斥着混乱和暴力。离开了物价稳定,一切繁荣都是泡沫,都是未来之祸。
说到底政府所推崇的都是凯恩斯主义,这也是凯恩斯主义尽管在理论上已被批驳,但仍然长盛不衰的原因。德国在一战后还没有完全形成现代民主制度,所以,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显然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就业与政府财税的基础,对此美国已经清醒过来,美国制造回归声势浩大,那么,中国制造又将何去何从?这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严峻挑战,对此中国也可以借鉴学习一下美国。中国全国平均为每平方英尺10.22 美元,相比之下,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工业用地,每平方英尺成本只有1.86 美元至7.43 美元,田纳西州和北卡罗莱纳州为1.30 美元至4.65 美元。
最近两年,尽管美国经济基本面难有大起色,但政府研发预算并未减少,2011年即达1480亿美元。有利的人口因素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也为高积累率和巨大的资本投入创造了条件。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上涨和对高耗能企业的优惠税率的终止,也推高了这些占中国电力消耗74%的行业的经营成本。三是采取使本国日趋衰退的经济振兴起来的政策措施。
事实上,中国商业用地的价格已经大大超过美国。企业研发投入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保企业,才能促民生,没有企业,也就没有就业,政府也就没有税收,国家就会动荡和衰退。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资本输出地,但随着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有序推进,美国资本和技术流出将逐渐逆转,可能由海外直接投资净输出国转变为净输入国,这不仅会导致美国资本回流,而且其种种优势和巨大的市场还会吸引全球资本,使中国的吸引力下降。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的报告显示,该法案可能使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近9万个就业机会。如果考虑航运成本以及各种隐性成本、供应链成本,中国的总体成本优势将变得微小。